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建设| 党的建设| 重点工作| 市委文件| 干部人事| 今日拉萨|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人民团体| 视频中心| 区县动态|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料库
 
保护好西藏碧水蓝天秀美山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陈凡 时间:2015年05月04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而深入的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根本遵循。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对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美丽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将西藏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这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明确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区工作的“三条底线”、“三项目标”之一,大力推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区保护,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严把环保准入关,加大对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优良,拉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占94.52%。全区有森林1684.86万公顷,森林蓄积总量20.86亿立方米;天然草地面积8500余万公顷;湿地652.9万公顷,名列全国首位。全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各类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均得到恢复性增长。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区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充分认识西藏生态环境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使西藏在全国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其生态环境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西藏生态是我国与南亚生态的安全屏障。西藏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河流发育最多、湖泊面积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重要的江河源区和我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拥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64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00种(亚种)、昆虫类动物4000多种,是我国和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是维系我国和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西藏生态环境,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

  西藏生态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绿色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今后几年,是西藏奋力追赶全国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西藏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包括生态环境良好在内的目标。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全面小康,更不可能有生态文明。西藏生态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甚至难以恢复,这决定了西藏要实现的发展,只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任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西藏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守生态环境这条底线、红线、高压线,推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

  西藏生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西方反华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一直以所谓“西藏生态问题”污蔑党和国家的西藏政策,混淆国际视听,妄想挑起矛盾、制造事端、阻碍发展,妄想让西藏再回到旧西藏、回到封建农奴社会,让绝大多数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无人身自由的生活,这是全区各族人民决不答应的。历史就是历史,不容任何人改变。为了让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在党中央英明决策、关心关怀下,在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大幅改善、生态保持良好,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这是对西方反华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最好的批驳。保护和建设西藏生态环境,既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又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现实需要。

  大力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藏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西藏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体制改革,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要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及时编制《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分区制定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思路,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防治监管、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探索国家公园建设,将珠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纳木错、玛旁雍错纳入试点范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把资源能源节约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对各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责任的落实。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森林保护制度、草地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有关环境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等程序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对所有流域、区域开发和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三高”企业和项目进入我区。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规范环境执法监督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快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雪域高原筑起绿色长城,铸就生态安全屏障,是重大战略任务。要按照《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要求,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进一步完善林地和森林保护利用规划,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尽快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加大草原、湿地、湖泊保护,积极实施退牧还草、人工种草、草地围栏封育、草原鼠虫害防治和重要湿地保护等工程。加强大江大河源头等重要生态功能、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综合治理和封禁保护区建设,在大江大河源头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好青藏高原物种资源,尤其要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做好各类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努力使西藏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生产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主要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广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在生产中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鼓励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大力开发生态产品,做大做强高原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食饮品、藏医药、精品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城镇生态家园建设。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西藏城镇化率为全国最低,仅为23.7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小城镇建设更为薄弱。要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及时编制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民族文化的原则,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适的房屋。大力实施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修建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场所、健身场所等,提升城市居民的宜居宜业度。加快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等工程建设,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做好扶贫搬迁、高原特色病搬迁工作,改善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

  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以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生态道德培养、生态文化传播为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少数关键”的教育培训,抓好公民生态环境教育,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教育,让生态知识进教材、进课堂,培养他们养成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适度消费、绿色低碳消费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面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就,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和宣传先进典型,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兴建一批以生态文化为主体的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等,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拉萨市委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