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援藏工作是神圣的,很乐意为西藏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说这话的是江苏省旅游局的马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极限的援藏干部。在第七批援藏工作结束时,他毅然选择留下,继续他“用脚丈量、用心服务、用情奉献”的援藏誓言。
远离故土 无悔援藏路
2013年初,江苏省正式启动第七批对口援助拉萨的干部选派工作。在江苏省旅游局工作的马健发现选派岗位中有自己对口的职位,于是他当即决定报名。经过层层选拔,马健成功跻身最终确定的援藏名单。
对于马健来说,进藏工作意味着要远离家乡到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马健自始至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后,毅然踏上援藏之路。自进藏担任拉萨市旅游局副局长、市旅发委副主任以来,他来不及欣赏青藏高原壮丽的景色,便一头扎进了工作。
援藏四年来,马健缺席了女儿中考、高考等家中大事,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克服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埋藏起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投入到紧张的对口援藏工作中。四年里,马健人瘦了,脸庞变得又黑又红,但他交了很多藏族朋友,很多人一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上一句:“亚咕都!(真棒)”。
项目引领 发挥引擎作用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些问题考问着每一名援藏干部。“既然选择了援藏,就要做出成绩!”马健时刻暗暗告诫自己。
四年来,马健在做好受援单位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旅游调研工作,组织建立了旅游资源信息库,对拉萨旅游资源进行了种类划分和开发时间排序,并积极向江苏省援藏指挥部申报旅游援藏项目,帮助拉萨打造新景点、挖掘旅游新增长点。经过积极协调和多方努力,马健帮助拉萨市编制了《墨竹工卡县温泉小镇规划》《林周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达孜县扎叶巴村概念性规划》以及《金色池塘概念性规划》等8个规划,启动了甲玛景区、霍尔康庄园、曲水观光农业项目、曲水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净土健康产业基地、农家乐扶贫项目等20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了日多乡、边角林乡、江热乡、南京村、扎雪乡、甲玛乡等8个乡村的村容村貌提升项目,从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整村推进,全方位实现了拉萨旅游援藏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为拉萨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金支持 强化“输血”“造血”功能
“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了提高拉萨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年来,马健积极协调原单位、江苏省援藏指挥部以及江苏省其他市县旅游局帮助拉萨开展旅游宣传推广工作,每年为拉萨市提供参加南京旅游展的免费展位。马健还积极协调苏州市旅游局组织11家媒体对拉萨进行了为期10天的立体式报道,并组织了近百人冬游西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协调镇江市旅游局组织300人的自驾旅游团队,考察318国道旅游线路,帮助拉萨市进一步巩固华东旅游市场;协调江苏省交通广播网,每年组织自驾车队赴纳木措、思金拉措等景区开展旅游活动,帮助拉萨市开拓自驾游市场。
数据显示,目前拉萨市每年接待江苏省游客达120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总量的10%,属于三大旅游客源市场之一。
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旅游干部人才队伍,马健积极协调原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帮助拉萨市开展旅游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造血”力度。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共申请援藏资金120万元,举办乡村旅游、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规划等行政管理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旅游行政干部、致富带头人80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累计投入“造血”援藏资金56万元,举办“请进来”培训班8期,为旅游企业讲授酒店服务、旅行社服务、安全管理等服务技能,累计培训2100人。目前,一支顺应旅游发展趋势的本地人才队伍渐渐成形,游客津津乐道地说:“拉萨,来了就不想走!”
创新发展 彰显拉萨旅游新形象
四年的援藏生涯,让马健对“创新发展”有了真切的体会。在他的倡导下,拉萨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十番棋”拉萨站比赛,实现了央视高清设备对旅游活动的首次现场直播;成功举办了首届“拉萨巧手”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实现了旅游商品开发创意工作“零突破”;成功举办2014“城市行走——行走日光城”活动;成功举办了拉萨首届秋季登山大会和旅游摄影大赛,并实现了纳木措徒步大会品牌活动商业化运作;成功推出了拉萨市与国家地理杂志社合作的《大拉萨》专刊,展示拉萨新形象,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实现了在高端媒体发声的宣传目标。同时,借助江苏省援藏平台和资金,引进直升机旅游项目、拉萨河水上游项目和智慧旅游项目,促成江苏若尔通用航空管理集团正式入驻,旅游直升机翱翔在拉萨上空,游客既可以乘坐直升机俯瞰纳木措、琼穆岗日雪山的壮美,也可以乘坐游船体验高原的柔美,实现了拉萨旅游“上天入湖”的新突破。
两届援藏路,一生援藏情。马健真情援藏、倾情建设第二故乡,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拉萨各族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