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建设 党的建设 重点工作 市委文件 干部人事 今日拉萨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人民团体 视频中心 区县动态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雪域高原圆梦之旅
 
来源:拉萨晚报 作者:李锦民 时间:2016年05月23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2013年7月9日,伴随着飞机的轰鸣,承载着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的航班缓缓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十八年了,我十八年的雪域高原梦终于实现了!1995年7月,我刚从装甲兵工程学院毕业,就申请到新疆或西藏工作。但由于名额所限,我的愿望未能实现。2000年,我转业到北京海淀区。18年后,在组织的关怀与信任下,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挂职在拉萨市城关区,三年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感受颇多。

  在藏干部真的很辛苦。在城关,我接触了许多在藏干部,和他们相比,我实在渺小。他们身上的那种“老西藏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时刻鞭策着我。

  很多援藏干部的家庭都是“两头在外”,父母、孩子长期在内地,每年只能指望那不一定能够休得了的假期去照顾老人孩子;有些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一年也见不了几面;有些在藏二三十年的老同志,长期忍受着各种高原病的折磨,甚至有些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令人唏嘘。和他们相比,我觉得三年的援藏时间实在很短,只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工作,多干一点是一点。

  记得一位援藏前辈说过:援藏干部其实是很“自私”的,为了自己的理想,抛家弃子来到雪域高原。这句话我很认同。援藏干部正值壮年,上有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孩子正需陪伴,中有爱人还需呵护,是家中的顶梁柱。

  我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每次归家母亲的欣喜,每次出门前母亲的惆怅,每回电话时母亲的兴奋,都是儿子心中的伤。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又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问她:“我再留三年好不?”妈妈说:“当初你走我支持你的选择,赶紧成个家我就放心了,留在哪都行。我都快八十的人了,再待三年可能就见不到你了……”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真的好想大哭一场啊。

  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好,用在藏的工作实绩,报答母亲的支持。

  初来时,感觉西藏和内地的发展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思想、人才、产业发展等方面。这正需要我们这些援藏干部做好沟通的桥梁,把内地的思维、工作模式引入西藏,把内地的专家请到西藏,把西藏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送到内地去培训,把适合西藏发展的项目招到西藏来。

  三年来,我从海淀区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引入两个企业,通过朋友引进了一些农作物在西藏试种,并通过协调其他援藏干部,把分管单位的工作人员送到内地去培训。

  城关区作为西藏首府城区的核心,各项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日常会议、出现场、下社区、入户走访、慰问困难户等等,有时一天下来,到家累得啥都不想干。我所分管的安监、消防等工作又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常有应急抢险任务,这让我更感责任重大。

  2014年藏历年三十,指挥部为庆祝藏历新年组织全体援藏干部会餐。刚吃两口我就接到电话,蔡公堂乡百定村有山体险情。我二话不说,请了假就走。到现场一看,山体几十吨的大岩石已明显风化松动,随时都会掉落。立刻组织山脚六户居民疏散,申请应急救援,在消防应急车灯的照明下,摸黑上山勘察现场。当时刚返回拉萨没几天,高反劲还没过,一百来米的小山头,爬的那叫一个喘啊。幸好处置及时,未发生人员财产损失。

  援藏生活就要结束了,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做,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心中难以割舍。真的很想再为西藏这片净土做些什么。

  三年援藏、一世情缘,这里已是我的第二故乡,也将永远是我梦绕魂牵的地方。

  (作者系北京援藏干部,现任拉萨市城关区副区长)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拉萨市委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

廉政教育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