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拉萨前,我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
2013年7月,我来援藏,在拉萨市农牧局担任技术干部。
来拉萨不久,我了解到农牧业在拉萨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上班第一周我就和科长下乡到尼木县考察藏鸡的分布及存栏工作。
藏鸡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200米至4100米的半农半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藏东三江中游高山峡谷区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高原地方鸡种。其性争勇好斗,翼羽和尾羽发达,善于飞翔,不适合笼养,一般采取野外放养。加上尼木县村与村之间路途较远,都是泥路、土路,路况极差,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走村串户的路上,一周下来总算把分布和存栏统计的工作完成了。
2014年劳动节后,农牧局党组派我去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邦达村驻村,我也是援藏干部中唯一一名下乡驻村的干部。出发那天,我们从市区出发,走了三个多小时山路才终于到了驻村点——海拔4200米的邦达村。晚饭时,我感受到了藏族朋友的好客,也知道了什么叫“三口一杯”。
五月的晨风带着一丝凉意从门缝进来把我叫醒,不情愿地从被子里爬起穿上衣服、带上洗漱用具去院子里洗漱。我推开门的刹那却惊呆了:昨天还春意盎然的小村子,此时已经披上了一层银装。我顾不上洗漱,开始欣赏起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美画卷。水库的碧绿水面像丝带一样缠绕两边的高山,曲折地延伸至山谷的尽头。银装素裹的雪山浮在丝带般的水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静。
这里偶尔会停电,三五好友常常趁着停电,围着蜡烛聊自己家乡有趣的事。我喜欢锻炼身体,到这以后在整个村子幽游闲荡成了我茶余饭后的必备运动,在村子水库边走的时候还经常会有三三两两成群的鱼儿和我同行。
春夏之交,田间劳作的农牧民多了起来。没多久,我就注意到他们的耕牛不太健康,很瘦而且皮毛毫无光泽,我判断应该是维生素缺乏症并且还有肠胃寄生虫。后来我专门跑回拉萨市区给他们买了相应驱虫药左咪唑和牛用的复合维生素。在我的指导下,用药两周左右后牛的皮毛明显地变亮了。后来农牧民家里牛羊一有不对劲,都会叫我去看看,我知道这是一种信任。
驻村刚结束一个多月,一个不经心,我崴到脚了。这一崴,那只脚足足有一个星期都不能着地。这段时间一日三餐都有援友帮我从食堂打上来,有时还会陪我一起吃。我去医院检查时,援藏医生无微不至的照顾几乎让我落泪。崴脚的当天晚上,北京援藏指挥部领导亲自带着水果来看望我,并把他痛风时用的双拐也送给我了。我终于明白了马新明书记常说的“三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因为在这里我们是战友,更是有着深厚牵绊的兄弟姐妹。
时间过得真快,三年的援藏即将结束,仿佛我们刚来,却马上要走了。我不知道回去后有多少个夜晚会梦到你——梦到你的蓝天,你的白云,你的故人,你的故事……拉萨啊拉萨,我虽然没能带给你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你给了我最美的时光;我虽然不能长久的留下我的身躯,但我留下了我的梦。
(作者系北京援藏干部,现任拉萨市农牧局技术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