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建设 党的建设 重点工作 市委文件 干部人事 今日拉萨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人民团体 视频中心 区县动态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重点工作>>民生工程
 
搬出富民新天地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坚持“三个结合”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姜艳 时间:2018年06月25日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夏日早晨,一场小雨刚刚飘过,在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易地扶贫搬迁二期安置点一幢新房内,拉姆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伴着阵阵花草的香味扑面而来,搬入新房不久的她心中全是满足。

  今年4月,拉姆的生活变了:告别扎西岗乡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在新房附近的奶牛场有了稳定的工作,通过培训学到了科学养殖技术……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

  走进拉姆家里,90平方米的新房宽敞明亮,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客厅里整齐摆放着藏式家具,桌子上摆放着风干牛肉、瓜子、糖果等食物。“以前,全家人住在6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里,下大雨时,屋里还会漏雨。真的想不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仅有单独的客厅和厨房,还有卫生间。党的政策好啊,我们真心感谢共产党。”拉姆眉眼之间流露出难掩的喜悦。

  徜徉在嘎则新区易地扶贫搬迁二期安置点,新楼房鳞次栉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还有学校、卫生所等附属工程。拉姆和乡亲们在党的扶贫政策阳光照耀下,开启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新生活,实现了由“贫”变“富”的转变。“我们家一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两个在上高中,都享受着以教脱贫的好政策,我们不用为学费、生活费操心。我在奶牛厂主要负责奶牛喂养、打扫牛棚等工作,不但离家近,每月还有4000多元收入。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只要我们好好干,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谈到如今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拉姆乐开了花。

  拉姆一家生活的变化,只是我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易地搬迁扶贫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244户24821人,建设安置点39个。截至20185月底,累计投入资金17.84亿元,开工建设39个集中安置点,截至目前,已建成安置点38个,实现搬迁入住505220864人。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搬迁群众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希望。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确保“搬得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主心骨和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算账对比,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效益。

  ——与城镇化建设结合,确保“稳得住”。以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坚持规划先行,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搬迁规划,统筹好村庄布局、民居设计、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同时,将部分贫困群众集中搬迁至拉萨经开区、柳梧新区、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等,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合理制定搬迁群众社会保障标准,将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无缝对接,建立起覆盖面更广、保障效率更高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旧帽”不脱,又穿“新衣”。

  ——与产业发展结合,确保“能致富”。全面考虑贫困群众搬迁后的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问题,切实做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立足县(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域政策,积极培育搬迁安置点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以及特色民族手工业,做到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确保每个搬迁安置点都有配套产业、每个搬迁户有1人以上参与产业发展就业,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不仅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下了大山,住了新房;参加培训,学了技术;开了眼界,变了思想……如今,在拉萨大地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铿锵,易地扶贫搬迁正悄然改变着贫困群众低收入、难脱贫的状况,给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带来了新希望、新变化,让他们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拉萨市委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