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治安非常好,我们很有安全感和归宿感!”三年前,从内地来拉萨打工的王伟华,在北郊租了一套房子。他时常半夜穿过八廓街、小昭寺,徒步1个小时回家,在路上根本不用担心会发生不安全的事情。他说:“我去过很多城市,但拉萨的治安环境是最好的。”“除了高原缺氧,拉萨这个城市是完美的,轻松闲适的生活、不冷不热的气候、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年五月到拉萨旅游的厦门游客李梦瑶如今已成为“藏飘”一族,仅几天的旅程,她就决定暂居。李梦瑶心中的拉萨,是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地方。
像王伟华、李梦瑶这样选择留在拉萨的人这几年越来越多,一句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饱含着广大市民对拉萨近几年来大力实施“依法治市”战略的高度肯定和褒奖,平安稳定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平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石,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根本,时刻牢记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态良好、边疆巩固的大好局面。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您好!市政府服务热线,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在拉萨,有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办事热线,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市长热线”,因为遇到什么麻烦事,打“12345”这个电话准管用。“目前,我们每天均能接到涉及拖欠工资、出租车打表、物业收费等方面的20多个投诉电话,根据不同投诉分类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通过热线受理事项承办,来检验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民服务的意识、解决矛盾问题的办法等方面的水平。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政务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拉姆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上率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评价体系为保障,坚持机制先行、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法治根基不断巩固深化。市委市政府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最有力保障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战略,建设平安拉萨、法治拉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意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及政法机关各司其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依法治市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各级各部门坚持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政府公报等平台作用,依法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为切实推进政府依法决策,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主动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界意见,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推进综合执法,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有力提升了我市依法行政水平。
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福祉“喂!您是黄先生吗,您的驾照和身份证在我们警务站,请赶紧过来领取。”这是发生在记者身边的一个小故事,不久前,黄先生从焦作市自驾来到拉萨旅游,一时大意将驾照和身份证遗失,没了驾照没了身份证还怎么把车开回老家。正当他陷入绝望之时,便民警务站民警的一通电话让他喜出望外。
现在,随便走进一座便民警务站,您都会看到氧气瓶、常备药品、轮椅、开水、地图、图书等便民利民设施,这几乎成了拉萨各便民警务站的标准配备。遍布全市的110便民警务站以“爱民、为民、便民、利民、安民”为宗旨,全面履行“治安巡控、接警处警、交通管理、受理求助、动态掌控、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职责,形成了“警务综合化、防控全时化、警力街面化、覆盖网格化、服务便捷化”的核心区域1分钟、其他区域3分钟的警务圈。围绕“便民”这个重点,我市便民警务支队先后推出了“便民书屋”“便民药品”“便民手机加油站”“便民拣拾物品信息栏”“妇女儿童维权岗”等共13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全市110便民警务站共为147万余人次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帮助找回遗失财物占35%,查找走失儿童占10%。开展妇女维权工作近2000次;旅游督导服务6000余次。
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我市各110便民警务站通过采取网格化、动态化的接处警模式,构建了以警务站为基点,辐射周边的‘出警圈、巡逻圈和防控圈’,使得出警时间大大缩短,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的持续平稳。”与便民警务站“配套”的是:拉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的两项举措——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双联户”社会治理模式。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借鉴内地省市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率先在城关区推行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不到一年,城关区便构建起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参与度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为特征,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网络”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社区协管员、村组干部、治保员、社区民警等工作力量,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目前,“网格化”管理和 “双联户”社会治理模式已从市区延伸至农牧区,实现全覆盖。
科学立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八廓街是拉萨古城的核心区,每天在这里旅游、购物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在几年前,八廓街还是摊位林立、给排水十分不畅的老旧社区。改变的契机来源于2012年底拉萨市实施的老城区保护改造工程及2013年6月17 日颁布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卓玛是住在饶赛社区的居民,说起拉萨市实施的老城区保护改造工程及《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卓玛滔滔不绝,“以前我们这老城区,冬天是最难捱的,管线老化,经常停水停电 ,屋子里非常冷,没有路灯,晚上一个人不敢出门。拉萨市实施老城区保护和改造工程,起初我们不太理解,担心施工改变了古城风貌,现在工程竣工四年来,住在里面的居民发自内心的感谢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管线改造了,电通了、水通了、路灯亮了,路面干净整洁了,居住环境好了,游客多了。转经道上还设置了长凳,累了可歇歇脚,很人性化,考虑很周到”。不仅如此,老城区的风貌保护还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以八廓街为中心的八廓古城保护、利用、管理工作走上了常态化、法制化的轨道。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还体现在环境保护等其它领域,我市先后制定《城市绿化条例》《野生鱼类保护办法》《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强拉鲁湿地保护、周边环境整治、“三渠一河”治理等。“树上山”、“河变湖”、“暖入户”取得重大成效。切实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如今的全市森林覆盖率1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2013至2015年在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城市排名中保持在前5名,年达标天数比例均在94%以上。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空气优良率为85.5%,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位于全国前10名。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碧水蓝天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科学的立法、合理的保护让拉萨社会局势更稳定、生态环境更优美、各族各界群众更团结,生产生活更有序。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小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拉萨市相继出台了《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等22个方面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这些具有拉萨特点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有效地发挥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有力推进了拉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探索以法治县(区)创建为主体、以行业法治示范点创建为支撑、以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为基础的法治创建活动体系,大力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法律“七进活动”(进社区、进农牧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寺庙、进企业、进军营)。随着“依法治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大力推进执法司法公正。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目标,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严格规范司法行为,树立司法权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高度关注和迫切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市法院系统建立“庭审评查、裁判文书评查、案件质量评查”的“三评查”长效机制;市检察系统制定了《民事执行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检察机关旁听民事审判法庭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拓宽监督范围和途径,最大限度促进司法公正。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者则国弱。如今,“法律”已成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挂在嘴边最多的热词之一。依法行政、按法律办事已成为我市机关单位和党政干部干事创业的规矩和信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崇高信仰和不懈追求。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拉萨社会局势持续稳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更加完善,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社会心态更加理性平和、开放包容,讲信修睦蔚然成风。